负薪深山何处樵,利害相乘不相及。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唐代

作者:贾岛

负薪深山何处樵,利害相乘不相及。

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松风听泉滴。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苦吟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长江主簿一类的小官,晚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贾岛的诗歌风格清奇僻苦,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的诗作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以刻画精细、构思奇特著称。

译文

背着柴火深入山中,哪里还能找到樵夫的身影?世间的利害得失在这里都互不相干,在那白云缭绕的深处,无人知晓我的存在,我独自坐在松树下,聆听松风与泉水的声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深山、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首句“负薪深山何处樵”以问句形式开篇,点出诗人身处深山、以樵夫自居的情境;次句“利害相乘不相及”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利害得失的超脱态度;后两句“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松风听泉滴”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幽与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隐居图景,诗人通过“负薪深山”、“白云深处”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以“利害相乘不相及”一句,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利害得失的淡泊与超脱,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魅力,后两句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坐松风下、聆听泉水声的情景,进一步突出了其隐居生活的清幽与闲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出家为僧,过着清贫而孤寂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所作,用以表达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己身处深山、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利害得失的超脱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个性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