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颂世祖
朝代:明代
作者:张翥
世祖开基肇太平,
昔日大宛俱拱北。
龙旗凤辇天街晓,
万国衣冠拜紫庭。
作者简介
张翥(1287年-1368年),字仲举,号蜕庵,又号蜕居子,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他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历经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泰定帝、元天顺帝、元文宗、元宁宗、元顺帝十朝,张翥博学多才,诗文俱佳,尤善书法,是元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之一,他的作品在元代文坛上有着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世祖开创基业奠定了太平盛世,
从前的大宛国等都向北朝拜。
龙旗凤辇在天街上晨光中行进,
万国使臣穿戴整齐在紫庭朝拜。
释义
世祖开基肇太平:世祖指的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他奠定了元朝的基业,开启了太平盛世。
昔日大宛俱拱北:大宛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这里泛指西域各国,拱北即向北朝拜,表示各国对元朝的臣服和尊敬。
龙旗凤辇天街晓:龙旗和凤辇是皇帝出行的仪仗,天街指皇宫前的街道,这句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壮观景象。
万国衣冠拜紫庭:万国衣冠指各国使臣的穿戴,紫庭指皇宫中的紫宸殿,是皇帝接受朝拜的地方,这句描绘了各国使臣在皇宫中朝拜皇帝的盛况。
赏析
这首诗以歌颂世祖忽必烈开创的太平盛世为主题,通过描绘皇帝出行的壮观景象和各国使臣朝拜的盛况,展现了元朝的繁荣和强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气势和力量,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世祖忽必烈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元朝的盛世景象有关,在忽必烈统治时期,元朝实现了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这种盛世景象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张翥作为元代后期的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世祖忽必烈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元朝的繁荣和强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提到了“大宛”等西域国家,但这里的“大宛”并非实指历史上的大宛国,而是泛指西域各国,这是诗人在创作时为了增强诗歌的气势和力量而采用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