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西湖醉归写古木图
朝代:明代
作者:文徵明
西湖醉归写古木,吴兴为补幽篁妍。
老干虬枝横铁石,新梢翠色滴云烟。
风前月下谁同赏,水畔山边自独妍。
莫道此中无胜境,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译文
从西湖醉酒归来后,我画下了那古老的树木,吴兴(可能是指文徵明的友人或自指其作画之地)又为其补上了幽雅的竹林,使之更加妍丽,那古老的树干如同虬龙般盘曲,枝条坚硬如铁石般横斜,新长出的树梢上翠绿的颜色仿佛能滴落云烟,在风前月下,有谁与我一同欣赏这美景呢?只有在水畔山边,它们独自绽放着美丽,不要说这里没有绝美的景致,我只是将心中的情感寄托给了沙洲上的鸥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文徵明在西湖醉酒后,灵感涌现,画下了古木图,并由友人或自己补上了竹林,使画面更加生动美丽,诗中通过对古木和竹林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画为题,通过描绘古木和竹林的景象,展现了文徵明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诗中“老干虬枝横铁石,新梢翠色滴云烟”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古木和竹林的形态和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风前月下谁同赏,水畔山边自独妍”一句,展现了作者孤独而又不失高雅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文徵明在游览西湖后,醉酒而归,灵感突发,画下了古木图,并由友人或自己补上了竹林,在创作这首诗时,文徵明可能已经步入晚年,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展现了自己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吴兴为补幽篁妍”一句中的“吴兴”可能指的是文徵明的友人或地名,但具体指向已难以考证,在此,我们将其理解为文徵明或其友人为了完善这幅画而补上的竹林,使画面更加生动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