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尚书郎张均并序
唐·杨炯
君子重名义,贞道冠衣簪。
风云行可托,怀抱自然深。
落霞静霜景,坠叶下风林。
若上南登岸,希访北山岑。
故人吏京邑,平步振衣尘。
直道骞腾上,洪崖遽莫亲。
持衡留藻鉴,听讼忆慈仁。
赵公自是真天人,独与尚书情最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炯(约650年-约713年),唐代文学家、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杨炯自幼聪颖好学,十岁应神童举,待制弘文馆,后迁太子校书、崇文馆学士,曾任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他的诗文以刚健著称,对扭转初唐浮艳诗风有所贡献,尤擅五言律诗,现存诗三十余首,文集三十卷,已佚,明人辑有《杨盈川集》。
译文
君子看重名誉道义,高尚的品德超越了世俗的衣冠簪缨,风云变幻中可以依托,胸怀志向自然深远,落霞映照下静谧的霜景,落叶随风飘落在树林,如果南行登上河岸,希望能探访北山的高岑,老朋友在京城做官,平步青云,衣袂飘飘不染尘埃,秉持正直之道迅速升迁,却与洪崖仙人不再亲近,手持权衡选拔人才,审理案件时怀念昔日的慈爱与仁德,赵公确实是真正的天人,唯独与尚书您情谊最深。
释义
此诗通过赞美张均(尚书郎)的品德与才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赵公自是真天人,独与尚书情最亲”一句,直接点题,强调赵公(可能指某位高官或友人,此处为泛指)与尚书张均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暗含对张均人格魅力的高度评价。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展现了杨炯诗歌刚健有力的风格,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落霞静霜景,坠叶下风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与对友人品格的赞美相得益彰,诗中“直道骞腾上,洪崖遽莫亲”一句,既是对友人仕途顺畅的祝贺,也隐含了对官场复杂人际关系的感慨,而“赵公自是真天人,独与尚书情最亲”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真挚友情的可贵。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杨炯为赠别或颂扬友人张均而作,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交往频繁,诗歌成为表达友情、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杨炯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歌创作深受时代风气影响,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道德追求,此诗正是其文学风格的体现,通过赞美张均的品德与才能,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高尚人格与仕途成功的双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