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得此自京国,使我观之三叹息。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古镜

唐·韦应物

铸镜而明兮,以鉴浊清。

侍郎得此自京国,使我观之三叹息。

自昔佳镜悲半缺,何况如今又离析。

匣中照影谁怜汝,台上梳头歇已久。

独拭尘埃对晚晖,闲将往事思前事。

昔时照我颜色好,如今照我颜色悴。

对之不忍复相离,吟咏终朝泪沾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以门荫入仕,起家右千牛备身,出任滁州、江州刺史,在任有政绩,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仗势欺人,横行霸道,为乡人所恶,安史之乱后,立志读书,发奋图强,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尚书省兵部员外郎等职,贞元二年(786年),外放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其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作品有《春夜喜雨》、《滁州西涧》等。

译文

这面镜子铸造得如此明亮,能够映照出世间万物的清浊,侍郎从京城带回这面镜子,让我看到它时不禁连连叹息,自古以来,美好的镜子就常常遭遇破损的悲哀,更何况如今这面镜子又经历了离别和分离,镜匣中映照出的影子,又有谁来怜惜你呢?梳妆台上已经很久没有人来梳头了,独自擦拭去尘埃,对着傍晚的余晖,闲暇时回想起往事,从前这面镜子映照出我青春的颜色,如今却映照出我憔悴的面容,面对它,我不忍心再离开,整天吟诵诗句,泪水沾湿了地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面镜子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侍郎得此自京国,使我观之三叹息”一句,点明了镜子的来源和诗人初见时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镜子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青春易逝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镜子映照出的不同景象,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的个人经历有关,韦应物在仕途上经历了不少波折,晚年更是仕途失意,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写一面镜子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青春易逝的感慨,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如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