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附加句:已无热恼仍无梦,坐到空林月落时。)
注:“已无热恼仍无梦,坐到空林月落时。”这两句并非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原句,而是后人根据王维的诗意和风格附加上去的,用以进一步描绘一种超脱尘世、心无挂碍的禅意境界,为了符合题目要求,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附加的内容进行构建。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多才多艺,工诗善画,精通音律,被誉为“诗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新脱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原诗部分)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附加句)心中已无热恼与梦境的纠缠,独自静坐直至空林中的月亮落下。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诗人通过“已无热恼仍无梦”表达了自己内心已经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和梦境的困扰,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自在,而“坐到空林月落时”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心境下的行为表现,即独自静坐于空寂的林中,直至月亮落下,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无旁骛的禅意境界。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和自在的追求,通过“已无热恼仍无梦”的表述,诗人传达了自己对尘世烦恼的超越和对梦境的解脱,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而“坐到空林月落时”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将这种心境具象化,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自在,整首诗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虽然“已无热恼仍无梦,坐到空林月落时。”这两句并非王维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推测,这样的诗句可能源于王维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禅意的追求,王维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变迁,晚年他逐渐转向佛教,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在,这种心境的转变可能促使他创作出类似意境的诗句,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禅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