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李商隐
满汀山雨衣裳湿,宋玉愁多赋未工。
惆怅此情无处遣,寒蝉鸣处尽秋风。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山雨绵绵,打湿了满汀的草木,也浸湿了行人的衣裳,就像那宋玉,满怀愁绪,却难以将心中的情感完美地融入诗篇,这份惆怅之情无处排遣,只能在这寒蝉鸣叫、秋风萧瑟的季节里独自品味。
释义
“满汀山雨衣裳湿”描绘了山雨连绵、草木湿润、行人衣裳尽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宋玉愁多赋未工”则借用了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的典故,暗喻诗人自己愁绪满怀,难以将心中的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惆怅此情无处遣,寒蝉鸣处尽秋风”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无奈,以及在这萧瑟秋风中的孤独与寂寞。
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山雨、寒蝉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进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惆怅,首句“满汀山雨衣裳湿”以景起兴,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湿润与沉重,次句“宋玉愁多赋未工”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诗人的愁绪与宋玉的文学才华相结合,既表达了诗人对宋玉的敬仰,又暗示了自己难以将情感完美表达的困境,后两句“惆怅此情无处遣,寒蝉鸣处尽秋风”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将内心的惆怅与秋风的萧瑟、寒蝉的鸣叫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验,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秋景和表达自己的愁绪,既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又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他也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自然景物,使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充满了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