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忠愤世无双,忍见狂童作假王。的意思及出处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将军忠愤世无双,忍见狂童作假王”,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刘克庄的《戊辰即事》,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戊辰即事

南宋 刘克庄

蜀魄啼来血染花,年年春恨满天涯。

客中自有长愁在,况值残春百感加。

山木已青当夏緑,官河未涨及春沙。

将军忠愤世无双,忍见狂童作假王。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南宋一代文宗”。

译文

杜鹃鸟啼血染红了花朵,年年春天都充满了无尽的哀愁,遍布天涯,客居他乡的我本来就有很多愁绪,更何况在这残春时节,各种感触更是交织在一起,山上的树木已经青翠欲滴,预示着夏天的绿意盎然,而官河的水位还未上涨,仍然可以看到春天的沙洲,将军的忠诚和愤慨在世间无人能及,他怎能忍受看到那些狂妄之徒冒充君王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杜鹃啼血、春恨天涯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忠臣的敬仰。“将军忠愤世无双,忍见狂童作假王”两句,直接点明了将军的忠诚和愤慨,以及他对那些冒充君王者的强烈不满。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强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和对忠臣的崇敬。“蜀魄啼来血染花”一句,以杜鹃啼血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哀愁,而“将军忠愤世无双”一句,则直接赞美了将军的忠诚和愤慨,凸显了他的高尚品质,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自然景象到人物情感,再到对时局的忧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外有强敌侵扰,内有奸臣当道,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刘克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忠臣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戊辰即事》,诗中通过对杜鹃啼血、春恨天涯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将军忠诚和愤慨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和对忠臣的崇敬之情,也寄托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戊辰即事》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的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忠臣的崇敬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