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史
宋·陈亮
全蜀不移唐日月,四州重著汉衣裳。
卧龙跃马今何在?回首当年泪满腔。
作者简介
陈亮(1143年—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一生力主抗金,反对议和,曾五次上书孝宗,提出富国强兵、抗金复国的建议,但均未被采纳,其著作宏富,涵盖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整个四川地区依然保持着唐朝的日月(即政权和制度),四个州(这里可能指四川境内的某些州)又重新穿上了汉朝的衣裳(象征着恢复汉家天下),诸葛亮(卧龙)和公孙述(跃马)这些历史人物如今又在哪里呢?回首当年,不禁让人泪流满面。
释义
“全蜀不移唐日月”意指四川地区在唐朝时期就保持了稳定的政权和制度,这里借指宋朝时期四川地区依然保持着中原王朝的统治秩序。“四州重著汉衣裳”则是指四川部分地区在某种历史时刻(可能是指抗金或恢复中原的斗争)中,重新举起了汉家天下的旗帜,表达了恢复中原、重振汉室的愿望。“卧龙跃马今何在?”通过提问诸葛亮和公孙述这些历史人物的下落,暗示了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消逝。“回首当年泪满腔”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抗金复国的坚定信念,首句“全蜀不移唐日月”既是对四川地区历史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宋朝统治的认可,次句“四州重著汉衣裳”则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恢复中原、重振汉室的愿望,第三句“卧龙跃马今何在?”通过提问历史人物的下落,暗示了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消逝,为最后一句的感慨做了铺垫,最后一句“回首当年泪满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而北方金朝势力强大,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陈亮作为一位力主抗金的爱国志士,他深感国家危亡之际,必须有人挺身而出,为恢复中原、重振汉室而奋斗,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回顾历史、缅怀英雄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抗金复国的坚定信念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对于恢复中原、重振汉室的普遍愿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