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掠篷窗两鬓秋,生涯无岁不扁舟。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宋·汪遵

风掠篷窗两鬓秋,生涯无岁不扁舟。

笛声吹老渔家月,芦叶摇寒水国秋。

何处烟波堪系恨,几重云水又登楼。

天涯羁旅长如此,莫向樽前忆旧游。

作者简介

汪遵,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安徽宣城人,他的诗作多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情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慨,汪遵善于将历史典故融入诗中,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晚期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

译文

风吹过船篷的窗户,让两鬓染上了秋霜,我的一生似乎总是在这小舟上漂泊,笛声在渔家的月夜中回荡,显得格外苍老,芦叶在寒冷的秋水之国摇曳,哪里能找到一片烟波来寄托我的愁绪?重重云水之间,我又一次登上了高楼,像这样漂泊天涯的生活总是如此,还是不要在酒杯前回忆过去的游历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漂泊在江上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生涯无常、羁旅之苦的感慨,首联“风掠篷窗两鬓秋,生涯无岁不扁舟”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漂泊生涯;颔联“笛声吹老渔家月,芦叶摇寒水国秋”通过笛声和芦叶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江上的凄凉氛围;颈联“何处烟波堪系恨,几重云水又登楼”表达了诗人无处寄托愁绪的无奈;尾联“天涯羁旅长如此,莫向樽前忆旧游”则是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无奈接受和对过去的淡淡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江上闻笛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生涯无定的凄凉境遇,诗中“风掠篷窗两鬓秋”一句,既描绘了江上的自然景象,又暗含了诗人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而“笛声吹老渔家月,芦叶摇寒水国秋”两句,则通过笛声和芦叶的描绘,将江上的凄凉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悠远,是一首优秀的羁旅诗。

创作背景

汪遵生活在唐代晚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了漂泊江湖的生活方式,以逃避现实的苦难,汪遵也不例外,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漂泊中度过,这首诗就是他在江上漂泊时,听到笛声而触发的感慨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汪遵对生涯无常、羁旅之苦的深刻体会和无奈接受,也体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