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即日望采石矶至京口有寄》,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即日望采石矶至京口有寄
唐·李商隐
阳阳春物已离披,豺虎纵横万事违。
江海生平一钓竿,只将心事付沙鸥。
欲求四老相从宿,一棹寒波夜不归。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注:李商隐的部分诗作存在版本差异,此版本为其中一种,可能与其他流传版本有所不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阳春时节的景物已经变得零乱不堪,豺狼虎豹横行霸道,世间万事都与我相违背,我一生都在江海之上垂钓,只将心事寄托给那沙洲上的鸥鸟,我想要寻求四位老友一同住宿,却只能独自驾着一叶扁舟,在寒冷的江波上夜不能归,年轻时我辞别家乡跟随主帅出征,骑着金鞍宝马,手持宝剑,去争取功勋,然而如今却不知我的马骨是否已受寒水的侵袭,只看见那龙城之上暮云四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阳春时节的景物零乱和豺虎横行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艰难的感慨,诗人以垂钓者的身份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淡泊和对心事的寄托,诗人还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与如今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新颖独特,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现实,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中的“阳阳春物已离披”和“豺虎纵横万事违”两句,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又隐喻了社会的黑暗和混乱,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而“江海生平一钓竿,只将心事付沙鸥”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和对心事的寄托,使全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与如今的境遇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李商隐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感到无力改变,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悲凉,他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也通过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与如今的境遇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