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睡足高舂后,炉烟一炷消清昼。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闭门睡足高舂后,炉烟一炷消清昼。

客至从嗔不出迎,遣童先送煎茶候。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富有禅意,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关闭房门,在清晨的舂米声后沉睡至足,醒来时已是正午,炉中香烟袅袅,一缕轻烟悠悠地消散在这清静的白天里,有客人来访,我却懒得起身相迎,只是吩咐童子先去送上煎好的茶水,以示待客之道。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首句“闭门睡足高舂后”表现了诗人不受外界干扰,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次句“炉烟一炷消清昼”则通过炉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后两句“客至从嗔不出迎,遣童先送煎茶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以及对待友人的随和与真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闭门”、“睡足”、“炉烟”、“煎茶”等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自己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理想,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情怀,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诗人对待客人的态度也体现了其随和、真诚的性格,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宁静的午后,独自享受山居生活的悠闲时光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闭门高卧、炉烟袅袅、煎茶待客的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这种简单、宁静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释绍嵩的这首《山居》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描绘山居生活、表达淡泊情怀的经典之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