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花政恐被花恼,幸兹寂寞无狂媒。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春日独坐

宋·陆游

逢花政恐被花恼,幸兹寂寞无狂媒。

柳色绿匀初逗雨,燕雏声嫩正依阶。

闲身自喜如僧懒,病眼惟看近午开。

莫道此中便无事,夜来灯下校残书。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每当遇到花开之时,我唯恐被花的美丽所烦恼,幸好此刻四周寂静无人,也没有那些轻狂的媒人(此处借指世俗的纷扰和诱惑)来打扰,柳枝的颜色均匀地染上了初春的雨水,显得愈发嫩绿,而雏燕的叫声还十分稚嫩,正依偎在台阶旁,我闲散的身子如同僧人一般慵懒,病眼也只能在接近中午时勉强睁开,不要说我在这里就无所事事,夜晚时分,我还在灯下校对着残缺的书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独自静坐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珍惜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首联通过“逢花政恐被花恼”与“幸兹寂寞无狂媒”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春雨中的柳色、雏燕的叫声以及诗人自身的状态,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尾联则点明了诗人即使在闲适之中也不忘学问,夜晚仍在灯下校对书籍,体现了其勤勉好学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人以“逢花政恐被花恼”开篇,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又透露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而“幸兹寂寞无狂媒”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景物描写,如“柳色绿匀初逗雨,燕雏声嫩正依阶”,不仅生动描绘了春日的景象,也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尾联“莫道此中便无事,夜来灯下校残书”则展现了诗人勤勉好学的精神,使整首诗在宁静中又不失积极向上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隐居乡间,过着相对宁静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更加细腻,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更加深入,这首诗正是他在春日里独自静坐时,对周围环境和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珍惜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同时也体会到了他内心的淡泊与平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