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好施是一个成语,意指乐于行善,喜好施舍。它形容一个人乐于助人,愿意慷慨解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善良、慷慨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1、乐善好施的拼音:
lè shàn hào shī
2、乐善好施的释义:
乐于行善,喜好施舍,形容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慷慨大方。
3、乐善好施的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意指听到徵音(古代音乐五声之一,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5”音)会让人乐于行善并喜好施舍。
4、乐善好施的例句:
他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经常捐款给需要帮助的人。
5、乐善好施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特征,表示某人乐于做好事,慷慨解囊。
6、乐善好施的示例:
在村子里,李大爷是出了名的乐善好施之人,无论是谁遇到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慷慨相助。
7、乐善好施的近义词:
助人为乐、慷慨解囊、仗义疏财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乐于帮助他人、慷慨大方的意思。
8、乐善好施的反义词:
一毛不拔、铁公鸡等,这些词语形容人非常吝啬,不愿意帮助他人或分享自己的财富。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乐善好施”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是对善良和慷慨行为的赞美,也是鼓励人们积极行善、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