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杂感
唐·李商隐
城鸦飞去秋花夕,溪雨收余岸草薰。
野旷人稀行路苦,夕阳依旧照寒村。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文成就极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深挚,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城中的乌鸦飞去,正值秋日黄昏花儿凋零,溪边的雨刚刚停歇,岸边的青草散发着芳香,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路艰难,夕阳依旧照耀着寒冷的村庄。
释义
首句“城鸦飞去秋花夕”描绘了秋日黄昏时分,城中的乌鸦飞走,花儿在夕阳下凋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次句“溪雨收余岸草薰”则转而写雨后初晴,溪边的青草散发出清新的香气,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后两句“野旷人稀行路苦,夕阳依旧照寒村”进一步描绘了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路艰难的景象,以及夕阳下寒冷村庄的孤寂与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黄昏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前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秋日黄昏的萧瑟与雨后初晴的清新,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感慨,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路艰难,夕阳下的寒冷村庄更是象征着晚唐社会的衰败与凄凉,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晚唐社会已经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困境,国力衰微,民不聊生,李商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晚唐社会的现实深感忧虑和不满,但又无能为力,只能将自己的感慨和忧虑寄托在诗歌之中,这首诗正是他在秋日黄昏时分,面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萧瑟景象和雨后初晴的清新气息,以及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路艰难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