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梁园日暮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当时遗舄今安在,应作双凫过水飞。
作者及朝代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译文
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群鸦乱飞,极目远望,萧条冷落之中只见两三户人家,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当年王子留下的鞋子如今在哪里?恐怕已化作一对水鸟游弋在水边了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梁园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感慨,首联写梁园的日暮景象,群鸦乱飞,萧条冷落;颔联进一步渲染荒凉,指出园中树木虽不知人事变迁,但仍按季节开花;颈联以“当时遗舄”典故,暗指昔日繁华已逝;尾联则想象遗舄化作双凫飞过水面的情景,增添了诗意的浪漫色彩。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颇具特色,诗人通过对梁园日暮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进行对比,突出了主题,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和想象,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诗人在语言运用上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使得全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岑参在游历梁园时所作,梁园,又称兔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一处园林,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岑参在游览梁园时,看到眼前的荒凉景象,不禁想起昔日的繁华,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繁华易逝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