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惭居士梅花供,举世何人解识香。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凝,不用匀红与斗琼。

香脸半开娇旖旎,玉肌犹带怯娉婷。

多情肯似河边柳,蘸水添花上钓艇?

无事且频开口笑,纵令无酒亦须倾。

其三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轻寒闲澹日,和风丽景入芳菲。

玲珑薄雪笼晴色,百尺游丝惹翠微。

其四

北陆苍茫河海凝,南山阑干昼夜冰。

素彩峨峨明月升,庭柯影里看仙藤。

盘螭卧枕蟠虬鬐,交横簌簌飞花时。

严冬万木攒枯枝,玉骨独抱阳春姿。

其五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香。

绝爱初开轻素练,更怜欲落满庭霜。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其六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似有故人心。

多惭居士梅花供,举世何人解识香。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作者简介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他的诗,风格淡远,多写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如《山园小梅》等名篇,为中国文学史上传颂千古的绝唱。

译文

其六

我深感惭愧,仅以梅花作为居士的供品,这世上又有谁能真正懂得欣赏它的香气呢?我已年岁已高,归来后种植了万棵松树,期待着看到它们长成千尺高,在霜风中舞动。

释义

“多惭居士梅花供,举世何人解识香。”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仅以梅花作为供品的惭愧之情,同时也感叹世上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梅花的香气,诗人通过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赏析

这两句诗是林逋《山园小梅》组诗的第六首的结尾部分,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淡泊,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香气四溢,但世人往往只看重其外表的艳丽,而忽视了其内在的香气和品格,诗人通过“多惭居士梅花供”一句,表达了自己仅以梅花作为供品的惭愧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梅花的深厚感情,而“举世何人解识香”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世人对梅花香气的忽视,从而突出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追求。

创作背景

林逋一生未娶,不慕名利,以种梅养鹤为乐,过着隐居生活,他的《山园小梅》组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梅花的深情描绘和赞美,这组诗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和香气,更通过梅花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淡泊,其中第六首诗,更是诗人晚年归隐后,对梅花和自身品格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