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昭君怨
唐·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妃嫔无数貯金屋,只遣王嫱犯塞尘。
画工虽巧岂能比,蛾眉空带九秋颦。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心系百姓,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译文
汉使回去时请代为传话,黄金何日才能把蛾眉赎回?
君王若问起我的容颜如何,别说不如当初在宫里时。
宫中妃嫔无数都住在华丽的金屋,却只派遣王昭君去犯塞蒙尘。
画工虽然巧妙又怎能比得上真人,蛾眉空自带着秋天的愁绪紧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昭君出塞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宫廷制度的批判,诗中“妃嫔无数貯金屋,只遣王嫱犯塞尘”一句,揭示了宫廷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即使身处金屋,也难免被当作政治牺牲品的命运,而“画工虽巧岂能比,蛾眉空带九秋颦”则进一步强调了昭君的美丽与哀愁,画工虽能画出她的美貌,却难以描绘她内心的愁苦。
赏析
这首诗以昭君出塞为题材,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古代宫廷女性的悲惨命运,诗人以昭君的口吻,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妃嫔无数貯金屋”与“只遣王嫱犯塞尘”的对比,强烈地批判了封建宫廷制度的残酷和无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白居易对古代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封建宫廷制度的批判有关,白居易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宫廷政治斗争激烈,诗人通过昭君出塞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宫廷制度的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白居易的《昭君怨》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古诗,通过昭君出塞的故事,揭示了古代宫廷女性的悲惨命运和对封建宫廷制度的批判,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