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山对新安县,基址平来蔓草秋。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石门山对新安县

唐·韦应物

石门山对新安县,基址平来蔓草秋。

野老相逢开一径,故人相送尽孤舟。

寒烟漠漠水悠悠,白鸟飞飞落此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长亭更短亭边愁。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石门山遥遥相对着新安县,山脚下地势平坦,秋日的蔓草在风中摇曳,乡野间的老人相遇时,会为我打开一条小径;而故友相送,则一直送到孤舟远去,寒烟茫茫,江水悠悠,白鸟飞翔,最终落在这片洲渚之上,日暮时分,我不禁自问,故乡在何方?只见长亭连着短亭,心中满是离愁别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韦应物在石门山附近与新安县之间的旅途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

赏析

这首诗以石门山和新安县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间的宁静与凄清,首联点明地点,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通过“野老相逢”和“故人相送”两个场景,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温情与离愁,颈联以“寒烟”、“水悠悠”、“白鸟”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孤独,尾联则以“日暮乡关何处是”的设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而“长亭更短亭边愁”则将这种离愁别绪推向高潮。

韦应物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含蓄,语言清新淡雅,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刺史期间,他在游历或巡视过程中,经过石门山附近,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作,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调任地方官职,这使得他有机会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同时也让他对故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旅途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