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绝塞边头重回首,秋声凄断不堪论”,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清·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落孤城,绝塞边头重回首,秋声凄断不堪论。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他的词作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史上,都占有很高的地位。
译文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在遥远的边塞深秋季节里,我的心怎能不充满惆怅!
傍晚时分,一抹晚烟袅袅升起,荒凉的营垒显得格外孤寂,半轮红日斜挂在天空中,映照着孤零零的城池,我站在绝塞的边头,忍不住重重回首,那凄厉的秋声,实在令人难以承受。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远赴塞外时的所见所感,上片写行程中的所见所闻,渲染了边塞的荒凉和凄清;下片则着重抒发词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词人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烘托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词中的“重回首”和“秋声凄断不堪论”等句,也表达了词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整首词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随军出征,这首词很可能就是他在随军出征途中,面对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内心的孤独感受,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词中流露出的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纳兰性德内心深处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倦。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纳兰性德的一首经典词作,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抒发内心的孤独感受,表达了词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战争的厌倦之情,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