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重建文宣王庙落成有述
唐·韦表微
旌头落尽少微明,追复成均雅颂声。
九仞为山争一篑,功成志得会群英。
梁间紫燕千双舞,池上红蕖万朵荣。
自此升堂拜夫子,便离尘俗入蓬瀛。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表微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表微,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甚详,以诗文名世,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在唐代文学史上,韦表微虽非大家,但其作品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译文
旌旗上的飘带已经落尽,只剩下少微星在夜空中微微闪烁,我们追复了成均(古代学校的名称)的雅乐和颂歌之声,堆积九仞高的山,只差一筐土就能完成,如今我们功成名就,志向得以实现,群英荟萃于此,梁间紫燕成双成对地飞舞,池塘上红蕖万朵盛开,一片繁荣景象,从此以后,我们在这里升堂拜谒孔子,便离开了尘俗,进入了仙境般的蓬莱和瀛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重建文宣王庙(即孔子庙)落成后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首句“旌头落尽少微明”以天象象征时局的变迁,暗示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次句“追复成均雅颂声”则表达了重建学校、恢复雅乐和颂歌的意愿,象征着文化的复兴,接下来两句“九仞为山争一篑,功成志得会群英”以堆山为喻,强调了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并表达了与群英荟萃的喜悦,后两句则描绘了庙宇落成后的繁荣景象和诗人对脱离尘俗、进入仙境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重建文宣王庙为题材,通过描绘庙宇落成后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对文化复兴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寓意深刻、意蕴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和推崇有关,在唐代,儒家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孔子及其学说被尊为圣典,文宣王庙(即孔子庙)也成为了人们祭祀和学习的圣地,韦表微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了文宣王庙的重建工作,并在庙宇落成后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喜悦,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复兴的期待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