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升车驱驷马,如何踞石茹三芝。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游仙诗

魏晋:郭璞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藜。

临源漱清波,揽辔踟躇崎。

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

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理。

试问升车驱驷马,如何踞石茹三芝。

倾柯引弱枝,披林斫芳蕤。

采药游名山,将以救年衰。

濯足万里流,振衣千仞陲。

苟得安性命,岂羡尧与羲。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郭璞自少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精于天文、历算、卜筮,擅长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

朝代:魏晋

作者简介

郭璞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杰出学者,他在文学、训诂学、风水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游仙诗开创了后世游仙诗之先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还是一位杰出的风水学者,所著的《葬经》等作品在风水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译文

试问那些乘坐着华丽马车的人,又如何能与那些坐在石上品尝灵芝的隐士相比呢?

释义

这句诗通过对比乘坐马车与坐在石上品尝灵芝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荣华的淡泊,在诗人看来,世俗的荣华富贵并不值得追求,而隐逸生活则能让人远离尘嚣,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赏析

这句诗是郭璞游仙诗中的一句佳句,它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乘坐马车与坐在石上品尝灵芝两种生活,诗人巧妙地揭示了世俗与隐逸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这句诗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世俗荣华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

郭璞生活在魏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士人选择隐逸生活,以逃避现实的苦难,郭璞作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和诗人,也深受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他通过创作游仙诗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荣华的淡泊态度,这句“试问升车驱驷马,如何踞石茹三芝”正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世俗荣华的淡泊与超脱。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