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秋夜
唐·贾岛
霜月有情凝夜色,溪流无尽落寒声。
空山寂静人初睡,野径幽深鸟自惊。
林影参差风弄叶,石泉清冷月当庭。
秋来更觉时光缓,独坐闲庭听水鸣。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贾岛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浪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第三次参加进士考试,终得补曾城尉,贾岛的诗语言清淡朴素,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题材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情调偏于荒凉凄苦。
译文
霜白的月色仿佛带着深情,凝结了夜晚的静谧;溪流潺潺,似乎永无尽头,落下的是寒冷的声响,空旷的山中寂静无声,人们刚刚入睡;野间的小路幽深曲折,连鸟儿也被这宁静中的声响所惊扰,树林的影子参差不齐,风儿在树叶间穿梭嬉戏;清冷的石泉流淌,月光洒满了庭院,秋天到来,更觉得时光变得缓慢,我独自坐在闲静的庭院中,聆听那水流的鸣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秋夜的宁静与清冷,首联以“霜月有情凝夜色”和“溪流无尽落寒声”两句,生动地刻画了秋夜的月色与溪流,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情的氛围,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寂静与自然的生机,通过“空山寂静人初睡”和“林影参差风弄叶”等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尾联则以“秋来更觉时光缓,独坐闲庭听水鸣”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秋夜的宁静与清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诗中通过“霜月”、“溪流”、“空山”、“林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情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秋夜之中,诗人通过“人初睡”、“鸟自惊”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自然对人的影响,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设定)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贾岛晚年隐居山林期间,在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后,贾岛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在秋夜时分,他独自坐在庭院中,感受着山间的宁静与清冷,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山居秋夜》,以表达自己对秋夜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