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泽畔行吟
宋·刘克庄
泽畔行吟谁念我,祗应形影自相依。
空携憔悴逢新友,不似当年见旧知。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何处是归期。
西风漫漫吹黄叶,独倚危楼看落晖。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细腻温婉之篇,刘克庄的诗风深受陆游影响,词则兼具辛弃疾与姜夔之长,是南宋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在湖泽之畔独自吟咏,又有谁会念及我呢?只有我的影子与我相依为伴,空自带着憔悴的面容遇见新朋友,却已不似当年与旧友相见时的那份亲切与欢愉,满头白发,归乡无望,不知何处是归期,西风漫漫,吹落黄叶,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望着夕阳缓缓落下。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思乡难归的愁绪,首联“泽畔行吟谁念我,祗应形影自相依”直接点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只有自己的影子陪伴左右,颔联通过对比新友与旧知的差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颈联则直接抒发归乡无望的哀愁,白发苍苍却不知何时能归,尾联以景结情,西风黄叶、独倚危楼、落日余晖,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泽畔行吟”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孤独行者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处境的感慨,通过对比新友与旧知的差异,以及白发未归的无奈,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饱经风霜、孤独无依的游子形象,尾联的景物描写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克庄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乱世之中,仕途坎坷,归乡无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末年士人阶层的普遍心态,即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