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不道无行雨,只恐相逢是梦中。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宋·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

行云不道无行雨,只恐相逢是梦中。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他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文学禀赋,工于言情,其词作情感真挚,婉约动人,多写人生聚散离合的情感,尤其擅长描写男女间的爱情,凄迷哀婉,颇受后人喜爱,晏几道一生仕途不顺,晚年家境中落,但其词作却流传千古,成为宋词中的瑰宝。

译文

在酒宴前,我遇见了那位如美玉般的女子(玉箫),银灯之下,她的一曲清歌美得令人心醉,在歌声中我沉醉,谁又能对此心生怨恨呢?唱罢归来,酒意仍未完全消散。

春日静悄悄,长夜漫漫无边,碧蓝的天空与遥远的楚宫相映成辉,行云(比喻女子)啊,你莫要说没有行云布雨(即没有情意),我只怕与你相逢,竟是在梦中,虚幻而不真实。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述一次酒宴上与心爱女子的相遇,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对相聚短暂、离别长久的无奈。“行云不道无行雨”一句,以自然界的行云和行雨作比,暗示了女子可能对自己并无深情,而“只恐相逢是梦中”则表达了词人对这段情感可能只是虚幻梦境的深深忧虑。

赏析

这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小令尊前”、“银灯一曲”等场景描绘,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词人巧妙地运用“行云”、“行雨”的自然现象作为比喻,既含蓄又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尤其是结尾两句,既是对现实相聚短暂、离别长久的无奈,也是对美好情感可能只是虚幻梦境的深深忧虑,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晏几道在人生某个阶段,对一段美好而短暂的情感经历的回忆与感慨,晏几道一生情感丰富,却常因各种原因与心爱之人分离,这种经历无疑为他的词作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这首《鹧鸪天》便是在这样的情感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不仅是词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普遍存在的情感困境的写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