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静夜应传谱,风入寒松拟续弦。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夜静思

唐·刘沧

天高风色冷萧萧,月照寒林叶未凋。

鸟啼静夜应传谱,风入寒松拟续弦。

旧友今宵何处去,清樽此夕为谁邀。

孤灯寂寂人难寐,独坐思量意未消。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不算特别突出,但仍有不少佳作流传至今,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天空高远,风色清冷而萧萧作响,月光照耀着尚未凋零的寒林。

静夜中鸟儿的啼鸣仿佛在传唱着乐谱,寒风穿过寒松如同在续接琴弦。

昔日的老友今宵不知去向何方,这清冷的夜晚我举杯为谁而邀?

孤灯寂寂,我难以入眠,独自坐着,心中的思绪仍未消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清冷寂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和对孤独现状的感慨,首联和颔联以自然景象入手,通过“天高风色冷萧萧”和“月照寒林叶未凋”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而“鸟啼静夜应传谱,风入寒松拟续弦”则通过拟人的手法,将鸟啼和风声赋予了音乐般的韵律,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颈联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和对孤独现状的无奈,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1、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远而清幽的意境。

2、语言优美:诗歌语言清新自然,用词精准,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3、情感真挚: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和对孤独现状的感慨真挚而深刻,通过诗歌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起伏。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历史记载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中推测一二,诗人刘沧可能在一个清冷寂静的夜晚,独自坐在孤灯下,思念着远方的旧友,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无奈,他将这些情感融入诗歌之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现状的深刻反思。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