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伐叛致太平,归来绿野勤经营。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晋公归田

唐·刘禹锡

晋公伐叛致太平,归来绿野勤经营。

楼台掩映垂杨外,池馆参差落照明。

宾客满庭纷绮席,烟霞高卧似蓬瀛。

功成身退今何在,千古空留旧日名。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讽刺现实的锐利之作,也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清新之作,刘禹锡在政治上曾遭遇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态度,其诗歌中常流露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晋国公讨伐叛乱带来了太平盛世,归来后在绿野间勤奋经营家园,楼台掩映在垂杨之中,池馆错落有致,在落日余晖中更显美丽,宾客满座,绮丽的宴席热闹非凡,他高卧烟霞之中,仿佛置身于仙境蓬瀛,如今功成身退的他身在何方?只留下千古流传的旧日名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晋国公(可能指某位平定叛乱、建立功勋的将领)在平定叛乱、带来太平之后,选择归隐田园、勤奋经营家园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楼台、池馆、宾客、烟霞等意象,展现了晋国公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和优雅环境,也表达了对晋国公功成身退、留下千古美名的赞美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语言优美流畅,首句直接点明主题,概括了晋国公平定叛乱、带来太平的功绩;次句则转而描绘他归隐后的生活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转折,后两句则通过宾客满座、烟霞高卧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晋国公归隐后的闲适和优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感慨。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诗歌画面感强烈、意境深远,也通过对比和转折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禹锡个人的政治经历有关,刘禹锡在唐代曾遭遇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晋国公功成身退、归隐田园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也通过赞美晋国公的美名和功绩,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记载和文献资料的限制,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和晋国公的具体身份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和争议,但无论如何,这首诗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