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暮归
唐·韦庄
云行骤雨非无事,鸟伴归鸿即倦飞。
野旷人稀行路苦,水寒花瘦暮春时。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乌云翻滚,骤雨倾盆,这并非自然界无端的行为;鸟儿伴随着归雁,也已疲惫不堪,准备归巢,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倍感艰辛;暮春时节,河水寒冷,花朵瘦弱,一片凋零之景。
释义
首句“云行骤雨非无事”描绘了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景象,暗示着世间万物皆有因果,骤雨并非无端而来,次句“鸟伴归鸿即倦飞”以鸟儿的归巢象征人的归家之心,倦飞”二字透露出旅途的疲惫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三、四句“野旷人稀行路苦,水寒花瘦暮春时”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辛与暮春时节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乌云骤雨、归鸿倦飞、野旷人稀、水寒花瘦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韦庄的诗风清丽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内心的情感波动,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游历四方、历经战乱之时,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韦庄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对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感受,在游历四方的过程中,他目睹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无奈,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