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钱起
厌见市朝车马迹,喜看岩谷薜萝衣。
烟霞得伴应长在,松竹为邻自古稀。
云卧不妨山鸟过,风清时听野猿啼。
幽居自有闲中乐,何必求仙访九嶷。
作者简介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任中书舍人,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并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译文
厌倦了看见市井朝廷中车马的痕迹,却喜欢看到山野间穿着薜萝衣裳的人们,与烟霞为伴应该会长久存在,与松竹为邻自古以来就十分稀少,卧在云间不妨让山鸟飞过,清风徐来时能听到野猿的啼叫,隐居在山中有自己悠闲的乐趣,何必去追求仙境探访九嶷山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首联直接点明主题,对比了市朝的车马喧嚣与岩谷的清幽宁静;颔联进一步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与烟霞、松竹为伴;颈联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如山鸟飞过、野猿啼叫,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认为无需远求仙境,幽居之中自有乐趣。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诗人通过对比市朝与岩谷、车马与薜萝,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烟霞、松竹、山鸟、野猿等,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闲适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隐居之地,感受到了那份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在,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追求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创作背景
钱起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期,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到不满和失望,因此产生了隐居山林的想法,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