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讲罢承明直,墨客无烦赋射熊。的解释

诗词原文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唐·贾至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带,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华光讲罢承明直,墨客无烦赋射熊。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至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至,唐代文学家、官员,字幼邻,河南洛阳人,天宝初,以校书郎为单父尉,迁兵部员外郎,为中书舍人,乾元元年(758年)春,出为汝州刺史,后贬岳州司马,与李白遇于浔阳,有诗相赠,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复为中书舍人,官终散骑常侍,贾至工于诗文,其诗风格清新峻拔,文辞劲健有力,与独孤及等友善,为当时宗匠,甚为人所称道。

译文

清晨,银色的烛光照亮了通往朝廷的漫长道路,禁城中的春色在晨曦中显得格外苍茫,柔弱的柳枝千条万缕,如同青色的丝带低垂,百转千回的流莺在宫殿周围婉转歌唱,官员们身佩宝剑和玉佩,脚步声随着他们在玉石铺就的台阶上移动而响起,他们的衣冠上沾染了御炉中飘出的香气,在华光殿讲完经义后,又在承明殿值班,作为文人墨客,已经无需再为赋诗描绘射熊的英勇场景而烦恼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早朝时的庄严景象和文人官员的日常生活,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晨皇宫内外的自然美景和官员们的仪态风貌,以及他们在朝廷中的职责和地位,尾联“华光讲罢承明直,墨客无烦赋射熊”则表达了文人官员在完成朝廷任务后的轻松心情,无需再为赋诗而烦恼。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早朝的庄严和美丽,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皇宫内外的自然景色和官员们的仪态风貌,营造了一种庄重而又不失生动的氛围,诗人也通过尾联的表述,表达了对文人官员轻松心情的赞美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代宫廷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至在大明宫早朝后,呈给两省僚友的作品,当时,贾至作为朝廷官员,经常需要参加早朝,并承担一定的朝廷任务,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唐代官员的日常生活和心态,也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庄严和美丽,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文人官员的自信与从容。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