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流渐近桑榆上,秋气新从阊阖来。的解释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火流渐近桑榆上,秋气新从阊阖来”,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立秋日悲怀》,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立秋日悲怀

唐·韦应物

今朝立秋节,清晓正凄凄。

火流渐近桑榆上,秋气新从阊阖来。

一叶惊秋初坠露,阶前愁杀独徘徊。

逍遥此意谁人解,怅望西陂水榭开。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京兆韦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为主,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今天正好是立秋时节,清晨的天气让人感到凄凉,夕阳的余晖渐渐靠近桑树和榆树的树梢,秋天的气息刚刚从皇宫的大门(阊阖)吹来,一片树叶在秋风中惊落,带着初秋的露珠,我独自在台阶前徘徊,心中充满了愁绪,这种逍遥自在的心境谁能理解呢?我怅然地望着西边水榭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立秋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孤独,首联点明立秋时节,清晨凄凉的氛围;颔联通过“火流渐近桑榆上”和“秋气新从阊阖来”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余晖与初秋气息的交融;颈联以“一叶惊秋初坠露”为引子,引出诗人独自徘徊、心中愁苦的情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逍遥心境的向往与无人理解的怅然。

赏析

这首诗以立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火流渐近桑榆上”一句,以夕阳的余晖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沧桑;“秋气新从阊阖来”则通过皇宫大门的意象,暗示了秋天的到来与皇家的威严与庄重,颈联与尾联则通过“一叶惊秋”与“怅望西陂”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逍遥心境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低谷期,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愁苦,立秋时节的到来,触动了他的情感,使他产生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作为一位山水田园诗人,韦应物对自然景象的敏锐感知与细腻描绘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