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蓬莱
唐·韦应物
云涛烟浪渺无涯,
明日扁舟江海去。
却从云气望蓬莱,
仙山楼阁有无间。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不顺,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自然与淡泊,善于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韦应物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波涛汹涌的云海和烟浪无边无际,
明天我就要乘着小舟驶向江海深处。
当我从云气缭绕中回望蓬莱仙境,
那仙山楼阁仿佛在有无之间若隐若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尘世,乘舟远航,追寻心中仙境的情景,首句“云涛烟浪渺无涯”描绘了大海的壮阔与神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明日扁舟江海去”点明了诗人的行程与决心,第三句“却从云气望蓬莱”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回望,而最后一句“仙山楼阁有无间”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仙境的缥缈与神秘。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航海图景,同时寄托了诗人对仙境的无限向往,诗中“云涛烟浪”与“扁舟江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勇敢,而“却从云气望蓬莱”一句,则通过回望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逃离尘世,又难以割舍对仙境的留恋,最后一句“仙山楼阁有无间”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仙境描绘得既真实又虚幻,令人遐想无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困境,诗人选择了逃离,希望通过远航来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而蓬莱仙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之地,自然成为了诗人心中的避风港,在这首诗中,韦应物不仅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也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壮丽的航海图景和缥缈的仙境景象,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