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槛层檐与树宜,三年初见绿阴垂。的解释

诗词原文

曲槛层檐树影长

朝代:清代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

曲槛层檐与树宜,三年初见绿阴垂。

微风摇曳生凉意,细雨沾濡长翠姿。

鸟语声声传静境,花香阵阵入新诗。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幽人自得之。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弘历,即清朝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清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强盛,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乾隆帝本人也颇具文学才华,常作诗题咏,其作品数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此诗即为其中之一。

译文

曲折的栏杆与层层叠叠的屋檐与树木相得益彰,经过三年的时光,终于见到了树木垂下绿荫,微风吹过,枝叶轻轻摇曳带来丝丝凉意,细雨滋润使它们更加翠绿挺拔,鸟儿的叫声在静谧的环境中回响,阵阵花香融入了新作的诗篇,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只有那些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隐士才能体会得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处园林景致的喜爱与赞美,通过“曲槛层檐”与“绿阴垂”的对比,展现了园林建筑的精巧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后两句则通过微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自然元素,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赏析

此诗以景入情,情景交融,展现了乾隆帝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中“曲槛层檐与树宜”一句,既描绘了园林建筑的精致,又突出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特色,而“三年初见绿阴垂”则暗示了诗人对此景的期待与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后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乾隆帝某次游览皇家园林或私人园林时,作为一位热爱自然与艺术的皇帝,乾隆帝经常游历各地,对山水园林有着深厚的情感,此诗正是他在欣赏园林美景时,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乾隆帝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还能窥见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