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声水调矜遗俗,十里珠帘胜馆娃。的释义

诗词原文

姑苏台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数声水调矜遗俗,十里珠帘胜馆娃。

拂槛露华浓似酒,隔楼风月冷如沙。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公元792年-约852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等地,隐居以终,张祜乐于交游,善写宫词,风格独特,在当时颇负盛名。

作者简介

张祜是唐代中晚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以宫词著称,其诗作多描写宫廷生活及历史人物,情感细腻,风格独特,他一生未得显达,但才华横溢,与许多文人墨客有交往,留下了不少佳作。

译文

在这姑苏台上,我遥想故国三千里之遥,深宫中度过了漫长的二十年,一曲《何满子》响起,我不禁双泪齐落,在君王面前失态,几声《水调》乐曲,还保留着古老的遗风,十里长街珠帘低垂,比当年的馆娃宫还要奢华,栏杆外的露水浓得像酒一样,隔着楼阁的风月冷得像沙一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姑苏台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宫廷生活的感慨,诗中“数声水调矜遗俗,十里珠帘胜馆娃”两句,描绘了姑苏台的繁华与奢华,与当年的馆娃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姑苏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哀愁,前两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直接点出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在深宫中度过漫长岁月的无奈,后两句“数声水调矜遗俗,十里珠帘胜馆娃”则通过描绘姑苏台的繁华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祜的宫廷生活经历有关,他早年寓居姑苏,后至长安,曾得到令狐楚的推荐,但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在长期的漂泊生涯中,他可能对宫廷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姑苏台时,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在宫廷中的经历,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对宫廷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留恋。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