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斋竹
唐·李商隐
筠色寒苍玉,须眉似羽人。
每嫌灞陵雨,涝我南斋竹。
标格何萧萧,风篁自吟泣。
幽贞一病侵,疏影随夕曛。
暂得高荫下,何殊避世喧。
微根才出地,长干欲摩天。
龙鳞凤尾乱,拂拭有霜痕。
欲识此中趣,幽期不负言。
闲居日清静,修竹自檀栾。
嫩节留鸳鸯,柔柯拂翡翠。
寒声夜欲来,风叶满阶除。
扶杖阶除搔白首,可怜卑湿负衰翁。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竹子青翠如玉,竹节上的斑纹如同仙人的须眉,常常担心灞陵的雨水过多,会淹没我南斋的竹子,竹子的风姿多么萧萧肃穆,风吹竹叶发出自吟自泣的声音,竹子一旦受到病害侵袭,疏影便随着夕阳余晖而消散,暂时在高大的竹荫下乘凉,就如同避开了世间的喧嚣,竹子的根刚刚露出地面,主干却已高耸入云,竹皮如同龙鳞凤尾般杂乱,拂拭之后还能看见霜痕,要想领略这其中的情趣,就得遵守我们之间的幽期之约,闲居的日子里清静无比,修长的竹子自然生长得十分美好,嫩绿的竹节上停留着鸳鸯,柔软的竹枝轻拂着翡翠般的羽毛,夜晚寒风的声音似乎就要到来,风吹竹叶落满了台阶,我扶着拐杖站在台阶上搔着白首,可叹自己在这卑湿之地辜负了衰老之身。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南斋竹子的美丽与坚韧,以及诗人在闲居生活中的感受,诗人通过对竹子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身处卑湿之地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声音和色彩,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坚韧和清幽之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竹子比作仙人的须眉、龙鳞凤尾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也通过竹子的形象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年老体衰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闲居时期,晚年的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常常借诗抒发内心的苦闷和感慨,这首诗通过对南斋竹子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衰、身处卑湿之地的无奈与感慨,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和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