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饫野翁犹带断,不争豪饮亦堪羞。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林深路转迷,草长水交流。

鸟语时相和,花香不自留。

酣饫野翁犹带断,不争豪饮亦堪羞。

归来无一事,月上竹窗幽。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致,其作品多流露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在茂密的树林中,道路变得曲折难辨,野草疯长,水流纵横交错,鸟儿的叫声时而相互应和,花香却不会主动停留,随风飘散,那位山野老翁虽然酒足饭饱,但看起来仍然有些邋遢不羁,他不与人争抢豪饮,这样的态度也让人觉得有些羞愧,回到家中,我无所事事,只见月光已经悄悄爬上了竹窗,营造出一片幽静的氛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间的自然景象和山野老翁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中“酣饫野翁犹带断,不争豪饮亦堪羞”两句,既描绘了山野老翁的质朴与不羁,又隐含了诗人对世俗名利场的淡泊与不屑。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开篇,通过“林深路转迷,草长水交流”等句,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通过“鸟语时相和,花香不自留”等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林间的和谐与生机,而“酣饫野翁犹带断,不争豪饮亦堪羞”两句,则巧妙地借山野老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归来无一事,月上竹窗幽”两句,以月光和竹窗的幽静收尾,既呼应了前文的主题,又增添了全诗的意境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释绍嵩在山居生活中所作,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长期生活在山林之间,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独到的见解,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山林间的自然景象和山野老翁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他也借山野老翁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场的淡泊与不屑,体现了其高洁的人格追求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