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祠尚枕陉间道,涧水空传哽咽声。的意思及出处

这首古诗出自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过晋阳故城书事》,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过晋阳故城书事

金·元好问

惠远祠前晋溪水,

昔人田宅今何是。

荒祠尚枕陉间道,

涧水空传哽咽声。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与赵秉文合称“二妙”,又与白朴、马致远、关汉卿并称“元曲四大家”,元好问的作品以诗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感人,他的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影响颇大,对元杂剧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在史学、文学批评方面也有卓越成就。

译文

惠远祠前的晋水依旧流淌,

但过去人们的田宅如今又在何方?

荒废的祠堂仍然枕靠在陉岭间的道路上,

山涧的流水却只能空自发出哽咽的声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晋阳故城(今山西太原西南)的荒凉景象,惠远祠和晋溪水作为昔日繁华的见证,如今却只能面对人去楼空的凄凉,荒祠和涧水的哽咽声,共同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和物是人非的悲凉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晋阳故城荒凉景象的深切感慨,首句“惠远祠前晋溪水”点明了地点和背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昔人田宅今何是”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对过去繁华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后两句“荒祠尚枕陉间道,涧水空传哽咽声”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凉和沧桑感,荒祠和涧水的哽咽声,不仅是对晋阳故城荒凉景象的生动描绘,更是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元好问在路过晋阳故城时所作,晋阳故城作为金朝的重要城市,曾经繁华一时,但经历了战乱和变迁后,已经变得荒凉破败,元好问在路过此地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忧伤的诗篇,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和哀思。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