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景似嫌春意老,更摇疏影扫残花。的解释

诗词原文

湘妃竹

宋·刘学箕

对景似嫌春意老,更摇疏影扫残花。

湘妃泪洒斑斑竹,独倚东风看落霞。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学箕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刘学箕,字习之,号种春子,南宋时期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擅长诗词与散文,尤其以咏物诗著称,刘学箕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自然之美,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局的关切与忧虑,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面对眼前的景色,似乎觉得春天的气息已经有些老去了,那稀疏的竹影在风中摇曳,轻轻扫过地上残留的花瓣,湘妃竹上点点泪痕般的斑纹,仿佛是湘妃在独自倚靠着东风,凝视着落日的余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释义

对景似嫌春意老:诗人面对眼前的春景,却感觉春天的气息已经不如初时那般鲜嫩,有了一丝老去的意味。

更摇疏影扫残花:稀疏的竹影在风中摇曳,仿佛是在轻轻扫过地上那些已经凋零的花瓣,更添了几分春末的萧瑟。

湘妃泪洒斑斑竹:湘妃竹上的斑纹,被诗人比喻为湘妃洒下的泪水,增添了诗歌的哀婉之情。

独倚东风看落霞:湘妃独自倚靠在东风中,凝视着落日的余晖,这一画面充满了孤独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湘妃竹为题,通过描绘湘妃竹的疏影与斑纹,以及诗人面对春末景色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诗中“对景似嫌春意老”一句,既写出了春末的萧瑟,又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惋惜,而“湘妃泪洒斑斑竹”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湘妃竹的典故,将湘妃的哀愁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经历与情感有关,刘学箕生活在南宋时期,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外族的侵略与内部的纷争,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力,从而产生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湘妃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承载着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与对历史的追忆,这首诗不仅是对春末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与对时代的反思。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