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阁轻裘陟望宸,欲逃蒸暑若忧焚。的解释

诗词原文

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其二

危阁轻裘陟望宸,欲逃蒸暑若忧焚。

风来北户生凉意,月向南山落晓云。

作者及朝代

作者:蔡确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北宋大臣、诗人,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历任地方官,政绩显著,神宗时,任御史中丞,参与王安石变法,后任参知政事,因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被贬为安州(今湖北安陆)安置,后徙居常州,哲宗即位,起知陈州,召为右正议大夫、门下侍郎,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章惇等继续推行新法,元祐八年(1093年),因被弹劾私撰《神宗实录》诋毁先帝,贬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卒于贬所,蔡确工于诗词,诗风清新自然,有《蔡确集》传世,但多已散佚。

译文

其二

我穿着轻便的皮衣登上高楼远望天子(或指朝廷),想要逃离这炎热的暑气却如同身处火焚之中,北风吹来,为这南面的房间带来了一丝凉意,而月亮则在南山的上空渐渐隐没于晓云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炎热之时,寻求避暑之地,登上高楼远望,虽身处炎热之中,但心中却有所期待,希望风能带来凉爽,月能照亮前路,诗中“危阁轻裘陟望宸”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与向往,“欲逃蒸暑若忧焚”则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酷热与诗人的无奈。“风来北户生凉意,月向南山落晓云”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避暑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首句“危阁轻裘陟望宸”既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也暗示了其对朝廷的关切,次句“欲逃蒸暑若忧焚”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酷热与诗人的无奈,后两句“风来北户生凉意,月向南山落晓云”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描绘,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蔡确被贬谪期间,在北宋的政治斗争中,蔡确因支持王安石变法而遭到反对派的打压,最终被贬至地方任职,在炎热的夏日,诗人登上高楼远望,心中既有对朝廷的关切与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正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