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倦鸟归巢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冥鸿愈适知难慕,疲驾将颠失预量。
落日孤城寒角动,秋风野径病躯凉。
空庭月上花无影,古寺钟鸣梦已长。
欲问归期何处是,心随流水到潇湘。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高飞的鸿雁越飞越远,令人难以企及;疲惫的马儿即将跌倒,却未曾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夕阳映照下的孤城,号角声在寒风中响起;秋风扫过荒野小路,病弱的身躯感到阵阵凉意,空旷的庭院中,月亮升起,花儿却已失去了影子;古老的寺庙里,钟声响起,梦境也变得悠长,想要询问归期在何方,心却随着流水飘向了遥远的潇湘。
释义
首联“冥鸿愈适知难慕,疲驾将颠失预量”以鸿雁与疲马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颔联“落日孤城寒角动,秋风野径病躯凉”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凄凉景象,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颈联“空庭月上花无影,古寺钟鸣梦已长”通过月升花影消、钟鸣梦醒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失落,尾联“欲问归期何处是,心随流水到潇湘”则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迷茫与对远方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既有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与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失落,诗人以鸿雁、疲马、落日、孤城、秋风等自然元素为喻,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心境与情感,诗中的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体现了陆游诗歌的鲜明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逆境,仕途不顺,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与淡泊的情怀,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