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朝谒
唐·杜牧
建牙非称冢司官,
正是宸襟注意安。
文武千官齐拜首,
万方同仰圣君颜。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峭健,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
译文
设立军旗并非只是为了彰显我这个重要官员的身份,
更重要的是皇帝陛下对我的深切关怀与信任让我心安。
文武百官一同跪拜行礼,
天下万民都共同仰望着圣明的君主。
释义
“建牙非称冢司官”中的“建牙”指设立军旗,象征军事权威;“冢司官”则指重要的官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居高位,但并非仅仅为了个人的荣耀和地位。“正是宸襟注意安”中的“宸襟”指皇帝的胸怀,这句诗强调了皇帝对诗人的重视和信任,使诗人感到心安。“文武千官齐拜首,万方同仰圣君颜”则描绘了朝拜时的盛况,以及万民对圣明君主的敬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朝谒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敬仰,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诗中“建牙非称冢司官”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谦逊,又暗示了皇帝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而“正是宸襟注意安”一句,则直接点明了皇帝对诗人的关怀,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厚,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朝拜的盛况,进一步烘托出皇帝的圣明和威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担任官职期间,当他参与朝廷的朝谒仪式时,深受皇帝信任和重视,内心充满感慨和激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敬仰,也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信心,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杜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深感忧虑,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这种精神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