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嘉陵江
唐·李商隐
嘉陵源出本朝宗,地险无因直赴东。
石脉水流千里远,山形地势万重重。
烟霞常护秦川雨,云树遥连蜀国风。
欲问江流何处去,滔滔东去入蓬瀛。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并无此确切作品流传于世。)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嘉陵江发源于遥远的地方,本意是要朝拜圣朝(比喻归向中央或正统),但因地势险峻,无法直接向东流去,江水在石脉中流淌千里之遥,沿途山峦重叠,地势险峻,秦川的烟雨常被烟霞所笼罩,而蜀地的树木与云彩相连,形成一幅壮丽的风景画,想要询问这江水最终流向何方,它滔滔东去,似乎要汇入那传说中的仙山蓬瀛。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嘉陵江的描绘,展现了其源远流长、地势险峻的特点,以及沿途的自然风光,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曲折、世事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嘉陵江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江水的发源地、流经之地、沿途风光以及最终归宿等一一呈现,诗中“地险无因直赴东”一句,既描绘了嘉陵江地势的险峻,也隐含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易,而“烟霞常护秦川雨,云树遥连蜀国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秦蜀之地的壮美与神秘,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李商隐在游历秦蜀之地时,被嘉陵江的壮丽景色所震撼,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在唐代,文人墨客游历山水、吟咏自然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李商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自然也不例外,他在游历过程中,对嘉陵江的源头、流向、沿途风光以及最终归宿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它仍然能够反映出李商隐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唐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