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峡江行
唐·刘禹锡
江水东流自不息,
山峦叠嶂锁苍穹。
从此逆流归顺去,
恬波遥与峡江通。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生活在中唐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豪放明快,对后世影响深远,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在唐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江水不停地向东流淌,
山峦重重叠叠,仿佛锁住了天空。
从这一刻起,我逆着水流前行,归顺自然,
平静的水波远远地与峡江相连相通。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峡江壮丽景色的内心感受,首句“江水东流自不息”描绘了江水不息东流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不息,次句“山峦叠嶂锁苍穹”则以山峦的雄伟壮观,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阻碍,后两句“从此逆流归顺去,恬波遥与峡江通”表达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态度,即逆水行舟,归顺自然,以平和的心态与峡江相通,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峡江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前两句以江水东流和山峦叠嶂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生的艰辛,后两句则通过“逆流归顺”和“恬波遥通”的意象,传达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从容与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富有哲理,体现了刘禹锡诗歌的豪放明快和深刻内涵。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假设为刘禹锡在游历峡江时所作,当时,刘禹锡可能正面临着仕途的挫折或人生的困境,峡江的壮丽景色给了他深刻的启示,他逆水行舟,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生的渺小,从而产生了归顺自然、顺应命运的感悟,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感悟的生动写照,表达了他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