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宝津楼
宋·范成大
春光浓簇宝津楼,楼下新波涨鸭头。
绿绕红围千步障,锦铺绣藉万花稠。
谁将天上麒麟阁,拟作人间燕子楼。
不向西湖争胜处,安排歌舞待春游。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收录于《石湖居士诗集》等著作中。
译文:
春光在宝津楼上浓重地聚集,楼下的新水波荡漾,鸭子在水中嬉戏,绿色的植物环绕着红色的花朵,仿佛设置了千步长的屏障;而锦缎铺就、绣品垫底的万花丛中,花朵更是稠密繁多,有谁能将天上的麒麟阁,比作这人间如燕子楼般的宝津楼呢?这里并不与西湖争抢名胜之地,而是精心安排歌舞,等待着春天的到来,供人们春游观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宝津楼在春光中的美丽景象,以及楼下新波荡漾、鸭子嬉戏的生动画面,诗人用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宝津楼周围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宝津楼独特魅力的赞美和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宝津楼为中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图,诗人以“春光浓簇”来形容宝津楼,既突出了春天的气息,又展现了宝津楼的繁华与美丽,而“楼下新波涨鸭头”一句,则通过新波荡漾、鸭子嬉戏的生动画面,进一步烘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描绘宝津楼周围的花草树木时,诗人用“绿绕红围千步障,锦铺绣藉万花稠”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万花丛中繁花似锦、色彩斑斓的景象,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宝津楼独特魅力的赞美和对春天到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范成大在南宋时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为主,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这首诗《宝津楼》可能是范成大在游览宝津楼时所作,宝津楼作为当时的一处名胜,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题咏,范成大在游览过程中,被宝津楼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范成大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