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旧游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重来渭桥头,三十馀年一梦同,向来朝士尽沈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情感细腻著称,尤其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对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韦庄一生历经战乱流离,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经历与时代变迁,情感深沉而丰富。
译文
曾经年少时,我游历过繁华的五陵之地,夜晚子夜歌声清脆,月光洒满高楼,在那银烛高照的树下,仿佛白昼永不消逝;桃花盛开的园中,春意盎然,让人忘却了秋天的到来,西园里的公子名叫无忌(借指贵族子弟),南国里的佳人号称莫愁(象征美丽无忧的女子),如今我再次来到渭桥之头,回首往昔,三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梦,那些昔日的朝廷官员大多已消逝无踪。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前六句描绘了昔日五陵之地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在此地的美好记忆;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今日重来”为转折,点出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朝士们或已逝去,或已沉沦,只留下诗人独自凭吊,感慨万分。
赏析
韦庄此诗以“忆旧游”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既展现了昔日五陵的繁华,又深刻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诗中“三十馀年一梦同”一句,尤为传神,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凝聚于一字一句之间,读来令人感慨万千,通过“西园公子”、“南国佳人”等典故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亲身经历了唐朝的衰落与五代十国的纷争,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晚年时期,重游旧地时所作,通过对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韦庄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与人生哲理,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深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