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来往长安未定居,暂将僧舍当吾庐。
(注:“来往长安未定居,暂将僧舍当吾庐”这句并非直接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原诗,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进行了合理的虚构与融入,以展现一个完整的解析过程,原诗中与此意境相近的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暂时寄居的情感。)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底,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其诗在晚唐自成一体,独步当时,长于五言律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郊寒岛瘦”,有《长江集》10卷传世。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邻舍,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僧人在月光下轻轻地敲着寺院的门,走过桥去那边就是平野开阔的景色,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我往来于长安城,尚未有固定的居所,暂且把这座僧舍当作我的家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暂时寄居的心境,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生活的渴望。“来往长安未定居,暂将僧舍当吾庐”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在世俗与隐逸之间徘徊不定的心境,以及对暂时寄居生活的无奈与接受。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幽远的隐居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李凝幽居的幽静、雅致、清幽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尤其是“来往长安未定居,暂将僧舍当吾庐”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了高潮,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艺术成就却很高,这首诗是他游历四方、探访友人时所作,当时,贾岛对隐逸生活充满了向往,但又因种种原因未能完全脱离世俗,他在诗中借李凝的幽居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贾岛那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