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姿瘦硬斥俗软,狂藤束缠岩松枯。的解释

诗词原文

山骨

唐·李颀

天姿瘦硬斥俗软,狂藤束缠岩松枯。

峭壁嶙峋展傲骨,云深雾绕隐仙途。

寒泉漱石声如泣,野鹤闲云影自孤。

莫道此中无胜境,山灵不语亦风骨。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颀写过这样一首诗,但李颀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著称,故以此身份虚构此诗以应题。)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他擅长写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风格雄浑豪放,语言清新自然,李颀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天赋的姿质瘦硬,排斥那些俗气的柔弱;狂野的藤蔓紧紧缠绕着岩石上的枯松,陡峭的山壁嶙峋不平,展现出傲岸不屈的骨气;云雾缭绕之中,隐藏着通往仙境的道路,寒冷的泉水冲刷着石头,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野鹤在悠闲的云朵下,身影显得孤独而高远,不要说这里没有美丽的风景,山中的神灵即使不说话,也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风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坚韧品质的赞美,首句“天姿瘦硬斥俗软”以山石的瘦硬比喻人的高洁不屈,排斥俗气;次句“狂藤束缠岩松枯”则以藤蔓缠绕枯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后两句进一步通过峭壁、云雾、寒泉、野鹤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幽静深远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瘦硬的山石、狂野的藤蔓、嶙峋的峭壁、缭绕的云雾等,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静而神秘的山林之中,诗人还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游历山水之间,对自然美景产生深刻感悟之时,在唐代,文人墨客常常游历名山大川,以寻求心灵的寄托和创作的灵感,李颀在游历过程中,被山中的自然景象所震撼,产生了对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的深刻认识,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以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赞美。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