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平地有青云,只属寻常避世人。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山中隐者

唐·杜荀鹤

草堂无物伴君闲,惟有幽花野草间。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窗花影月当关。

山居不记年深浅,水宿频经路险艰。

那知平地有青云,只属寻常避世人。

作者简介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隐居庐山、九华山等地,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晚唐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草堂里没有什么东西陪伴你度过闲暇时光,只有那幽静的野花野草相伴,一条小径上竹阴满地,月光透过半窗花影映照在门前,在山间居住已经不记得年月深浅,水路住宿也频繁经历路途的艰险,哪里知道在这平凡的世间,青云直上的机遇只属于那些避世的隐士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隐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前两句写草堂的幽静和野草野花的陪伴,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竹阴、花影、月光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隐者生活的清幽和雅致;后两句则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避世隐士能够超脱世俗、获得青云直上机遇的感慨和羡慕。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中隐者的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草堂、野花、竹阴、花影、月光等意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雅致的生活氛围,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突出了隐者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品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隐居期间创作的,当时,晚唐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和不满,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心灵上的宁静,他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环境和心境,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