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思乡
唐·韦庄
秋宵月影侵床冷,客枕蛩亲闻最早。
惆怅起来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
乡书雁少到无由,梦绕秦云渭水流。
明日邻家还席宴,秋风槐落尽堪愁。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情感细腻著称,尤其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对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韦庄一生历经战乱流离,其作品多反映个人遭遇与时代变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译文
秋夜中,月光洒在床前,带来阵阵寒意,客居他乡的我,在枕边最早听到了秋虫的鸣叫,惆怅地起身,只见山月已斜,孤灯映照着墙壁,背对着窗纱,想要通过鸿雁传递家书,却苦于书信稀少,无从寄送,梦中我绕着故乡的云雾与河流徘徊,明天邻居家还有宴席,但想到秋风中槐树落叶的景象,心中满是忧愁。
释义
本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客居他乡时的孤寂与思乡之情,首联通过“秋宵月影”与“客枕蛩亲”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颔联进一步以“山月斜”与“孤灯照壁”加深孤独感;颈联“乡书雁少到无由”直接表达了思乡而书信难达的无奈;尾联则以“秋风槐落”象征时光流逝与内心的愁绪。
赏析
韦庄此诗以秋夜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思乡氛围,诗中“客枕蛩亲闻最早”一句,不仅写出了秋夜的寂静与虫鸣的清晰,也暗示了诗人难以入眠的思乡之苦,而“乡书雁少到无由”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书信难达的无奈,情感真挚,引人共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韦庄作为晚唐杰出诗人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流离,长期客居他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尤为深切,本诗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秋夜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