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工部也应儿女隔,羡他相近水中鸥”一句为后人化用或误传,原诗中对应意境的句子为“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堂上飞来飞去的燕子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水中鸥鸟也相亲相近,老妻正在用纸画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成都草堂附近江村的宁静生活,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幽静、燕鸥的自在、家人的闲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
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物之幽:“清江”“长夏”“堂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幅恬静幽雅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夏日江村的环境,燕子的轻盈自由、鸥鸟的亲昵安详,在诗人笔下,一切自然景物都显得那么和谐幽静,富有诗意,后四句写人之幽:“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诗人把一个普通农家温馨而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末两句写自己的心情:“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这两句看似写足了自己无牵无挂的闲适心情;这闲适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诗人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和对国家安危、人民疾苦的深深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夏,当时杜甫正寓居成都草堂,在经历了长期的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他感到满足与欣慰,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珍惜和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工部也应儿女隔,羡他相近水中鸥”并非原诗中的句子,可能是后人根据杜甫的官职(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和原诗意境进行的化用或误传,在赏析和解读时,应以原诗为准。